单元习题

第二单元

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

1.下列对禹的介绍,正确的是(  

A.禹传子,家天下    

B.自称为“始皇帝”,建立皇帝制度

C.是华夏族的始祖     

D.是治水英雄,最早实行禅让制

2.有人说商朝是因为妲己而亡国,这种说明有偏颇之处,商朝的灭亡原因有很多,主要包括(   )

①商纣王的暴政     ②人民的反抗    ③周武王联合周边小国、部落,抓住了时机     ④周武王实力过于强大

A.①②③④ B.①②③

C.②③④ D.①②④

3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,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。马克思之所以把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,主要是因为(

A.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

B.国家机构初具规模,成为阶级工具

C.国王居住在宽大、宏伟的宫殿里

D.国王暴虐无道,统治黑暗

4.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:

材料一夏桀说:“天之有日,犹吾之有民。日有之哉?日亡吾亦亡矣。”

材料二商纣说:“呜呼,我生有命有天!”

材料三厉王说: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言。

1)材料一中夏桀将自己的统治比喻为像太阳一样长久,材料二中商纣说他会有上天的保佑,没有人能够推翻他们的统治。他们的话对吗?假如不对,请你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。




(2)夏桀、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原因是什么?




(3)材料三中周厉王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诽谤了,他们都不敢说话了。”人民为什么“诽谤”他?人民真的“不敢说话了”吗?




4)请你谈一谈三则材料蕴含的深刻道理。



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

12016720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农民张智林获得了一本《荣誉证书》和2万元奖金以此表彰他主动上交国家二级文物——战国绹纹乳钉青铜扁钟。青铜器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()

A.铜、铁、锡  B.金、银、铜 

C.铜、锡、铅 D.铁、锡、铅

2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,品种多,工艺精美。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,鼎高1.33米,长1.1米,重832.84千克。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造于

A.夏朝 B.商朝

C.周朝 D.秦朝

3妇好是商王的王后。一年夏天,北方边境发生战争,妇好自告奋勇,要求率兵前往,商王犹豫不决,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,结果大胜。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(

A.龟甲或兽骨上 B.竹简或木牍上

C.丝帛或麻布上 D.宣纸上

4.如果商周时期的人们想制造一件青铜器,正确的步骤是()

①打破范具,对器具进行表面加工②将铜、锡、铅等矿石熔化③制作泥制范具④塑成泥模⑤将金属液体注入范具

A①②③④⑤     B⑤③②①④

C③⑤④①②     D④③②⑤①

5.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。

材料一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”……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。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。商中期,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。

——《中国青铜器 -- 圆雕浮雕

材料二从旅顺博物馆保存的晚清金石学家罗振玉收藏的2211片甲骨中,发现34个新字和新字形……并且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已经将新字全部考释破解出来……史料价值非常高,将对甲骨学科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,引领现今甲骨文的研究。

——人民网

1)根据材料一分析,青铜器与原始社会的工具相比有哪些优点?




2)商朝以后,青铜器主要用于哪些方面?功能有何变化?举例说出商周青铜器的代表。(两个即可)




3)材料二中,甲骨文使用了哪些造字方法?它和汉字有何渊源关系?




4)如何正确评价甲骨文?你认为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有何重要意义?




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

1商朝末年,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,泰伯、促雍兄弟避居吴地,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。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(

A.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.带来青铜礼器

C.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.传播甲骨文字

2.在烽烟四起,征伐不断的春秋时期,齐桓公能首先称霸,最重要的原因是(

A“尊王攘夷”为号召          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

C.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的改革壮大了力量

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,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。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,朝晋20次。这说明()

A.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.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

C.天子势力强大于诸侯 D.周王室衰微

4.春秋是我国历史的动荡时期。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:

【识读地图,填充内容】

1)说出“春秋”的起止时间。这一时期因何而得名?




2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。请在图中找出四人所属国家并一一对应。




【分析材料,再现史实】

材料一“平王之时,周室衰微,诸侯强并弱,齐、楚、秦、晋始大,政由方伯。”

——《史记·周本纪》

材料二春秋时公有大小诸侯国140多个,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。由于政治、经济发展不平衡,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,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。

——选自人教历史七上

3)材料一中“方伯”指什么?材料反映了当时哪一社会现象?




4)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,谈谈诸侯之间展开争斗的原因有哪些?这些争斗对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?




(5)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?




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

1“战国”因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而得名,下列哪一战争不属于这一时期

A.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

C.桂陵之战 D.马陵之战

2战国时期,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,为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

A.商鞅变法 B.李悝变法

C.管仲改革 D.秦孝公改制

3李斯在《谏逐客书》中说:“孝公用商鞅之法,移风易俗,民以殷盛,国以富强,百姓乐用,诸侯亲服。获楚、魏之师,举地千里,至今富强。”这段材料不能说明

A.秦孝公重用商鞅

B.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

C.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

D.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

4.观察图片,回答问题:

(1)请结合四幅图片说一说战国时期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?




(2)图一和图二中的变革与图三的变革之间存在着怎样内在的联系?




(3)这些变革最终促进了哪一社会的形成?




(4)从这些变革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?





8课百家争鸣

1“光盘行动”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,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。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,提倡节俭、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

A.孟子 B.墨子

C.庄子 D.韩非子

2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,春秋战国时主张“以法治国”的思想家是(   )

A.孟子 B.老子

C.墨子 D.韩非

3历史学家钱穆说:“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,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”。秦以前“学术思想最灿烂”是指

A.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.出现了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

C.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.出现了儒、道、佛并立局面

4.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。

材料一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

材料二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

材料三隆礼尊贤而王,重法爱民而霸

材料四夫尚贤者,政之本也。俭节则昌,淫佚则亡。

材料五寄治乱于法术,托是非于赏罚。

1)这五则材料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来的一些治国思想,请你对应材料写出这些思想家的名字,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治国思想。




2)在这些治国思想中你认为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?





(3)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待传统文化?

答案与解析

第二单元

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

1A解析:本题考查禹的相关知识。BC两项分别说的是秦始皇和炎黄二帝,排除;最早实行禅让制是尧传位给舜,D项排除。禹死后 ,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,从此,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,“公天下”变为“家天下”,故选择A项。

2B 解析:本题考查商朝灭亡的原因。解答时,可用排除法。商朝被周朝所灭,从武王伐纣当时的商朝与周国的实力对比来看,周武王实力并不比商纣王强大,④项错误,含有④的ACD三项排除,故选择B项。

3B解析: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分析能力。夏朝建立后,建筑都城,营建宫殿,设置官吏,组建军队,初步建立起国家机构,故选择B项。

4.(1)不对。事实上夏桀和商纣很快就被推翻了。

2)夏桀统治残暴,强迫平民和奴隶服劳役,尽失民心,引起民众反抗。商纣王对外征伐,耗费国力,同时修筑豪华宫殿,役使民力,还施用酷刑,残害人民。

3)因为周厉王与民争利。公元前841年,引发了“国人暴动”,厉王逃亡。

4)得民心者得天下,失民心者失天下;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;得贤则昌,失贤则亡;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;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;等等。(言之有理即可)

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

1C解析:本题考查青铜器的材料构成。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掌握铜、锡、铅比例,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,故选择C项。

2B解析:本题考查司母戊鼎的制造时间。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,故选择B项。

3A解析:本题考查分析能力。解答时,抓住题干关键词“商王”,商朝的文字是甲骨文,刻写在龟甲和牛、羊等兽骨上,故选择A项。

4D解析:本题考查青铜器的制作工艺。识记教材,正确的顺序是:制模——制泥范——融化金属——金属液体入模具——加工整修等,故选择D项。

5.(1)坚硬、锋利、轻便。

2)饮食、祭祀及军事等方面。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,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,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。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。

3)甲骨文使用了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、等多种造字方法。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,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,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。

4)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、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,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。目前所知,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。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;甲骨文字形美观,对我国文字的起源和书法的研究等也有重要意义。

6课  动荡的春秋时期

1A解析:本题考查分析能力。解答时,抓住题干关键词“商朝末年”,商朝以后,青铜器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,B项排除;我国半坡居民已经会制作彩陶,C项排除;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,D项排除;春秋时期,出现了铁制农具,商朝人并未掌握铸造铁器的方法,故选择A项。

2D解析:本题考查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最重要的原因。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的原因是慑服于齐国的强大,是齐桓公能称霸的外在因素,B排除;“尊王攘夷”是齐桓公扩充疆界和实力的借口,A排除;比较容易混淆的是C项,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是促使齐国强大的一个原因,但个人因素不是最主要的,排除;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后,齐国国富兵强,有了称霸的资本,故选择D项。

3D解析:本题考查分析能力。分析题干,鲁国朝齐和朝晋的次数明显多于朝周天子的次数。这说明在鲁国看来,齐国和晋国比周天子更重要,也证明了齐国和晋国的强大。诸侯强大导致王室衰微,故选择D项。

4.(1)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。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《春秋》而得名。

2A:秦穆公;B:晋文公;C:齐桓公;D:楚庄王。

3)指一方诸侯之长。周王室地位下降,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。他们竞相称霸,操控政治局面,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。

4)原因: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;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。影响: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。但在争霸过程中,有些诸侯国被灭掉,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,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。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。

5)因果关系,周王室衰微,导致诸侯争霸。

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

1.A解析:本题考查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。牧野之战交战双方是周武王和商纣王,直接导致了商朝灭亡,故选择A项。

2A解析: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。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,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,提高了军队战斗力,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,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,故A

3B解析:本题考查分析能力。“孝公用商鞅之法”说明A项正确;“民以殷盛,国以富强”说明C项正确;“移风易俗”指改变了原来的社会风气因奖励军功,严禁私斗,人民愿为国家出征作战,不敢为私利而殴斗。秦国军队数量扩大,增强了战斗力。诸侯亲服。获楚、魏之师,举地千里”指诸侯列国都来亲近归附,俘虏了楚国、魏国的军队,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,D项正确,故选择B项。

41)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;商鞅变法;都江堰的修筑。

2)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的进一步推广,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,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,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,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,确立新的统治秩序,以求富国兵。在各国的变法,商鞅变法成效最大。

3)封建社会的形成。

4)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;科技创新造福于人民;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地步的源动力。

8课  百家争鸣

1B解析:本题考查墨子的主张。墨子主张“兼爱”“非攻”,他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,提倡节俭,故选择B项。

2D解析:本题考查韩非的思想。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,他反对空谈仁义,强调以法治国,树立君主的权威,故选择D项。

3B 解析: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局面。A项是在西汉时期;C项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属于经济范畴,与题干“学术思想”不相符;道教是东汉兴起的,与题干时间“秦以前”不相符;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出现了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。故选B

4.(1)材料一至材料五分别是老子、孟子、荀子、墨子、韩非。老子主张无为而治,人们与世无争,天下就能太平。孟子主张仁政治国,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。荀子主张实行“礼治”,以维系社会秩序。墨子主张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。韩非主张以法治国。(2)如孟子的顺应民心以及墨子的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,韩非的依法治国都是值得借鉴的。3)批判地继承,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。(言之有理即可)



下载地址:http://pan.baidu.com/s/1mioO4R2

密码:zzbo